行業資訊
開始申報!2024年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申報范圍、條件及流程
2024年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開始申報!關于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申報范圍、條件及流程,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企業可隨時咨詢小編:
2023年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開始申報!關于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申報范圍、條件及流程,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企業可隨時咨詢小編:
12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855157003(微信同號)
(臥濤集團:抖音短視頻運營推廣、網站關鍵詞運營推廣、項目申報、工商財稅,股權設計、軟件開發、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專利商標版權軟著、科技成果評價)
武漢分公司地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茅店山西路創星匯科技園A棟468室
一、2023年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支持重點和范圍
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中央財政對地方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按規定給予補助。通過實施示范項目,以點帶面,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推進數字賦能,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快速提升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示范項目要圍繞強服務、提技能、穩就業,真抓實干、大膽創新,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一是開展特色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圍繞地方特點和產業需求,加強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培訓,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地方支柱特色產業技能人才培養,加強養老、育兒、家政、護理等民生重點領域技能人才培養,促進相關領域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培訓和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充分利用政府、院校、企業等各類培訓資源開展培訓,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機制,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能力。二是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兜牢重點群體就業底線。加強零工市場、“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人力資源市場等建設,促進各類市場服務共享、信息互通。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以及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強化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實施個性化援助措施,優先引導實現市場化就業,運用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支持引導市場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構建常態化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機制。升級就業創業服務,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制度,落實均等化基本公共就業服務。三是全面提升就業信息化水平,數字賦能公共就業服務。全面應用全省集中的就業信息平臺,對內實現業務統一辦理、對外實現服務統一提供,推進就業業務經辦數據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實時歸集,推動就業數據與社會保險、勞動關系、人才人事數據共享。全面開發利用就業信息資源,基于全市就業信息資源開展形勢監測分析,強化部門數據共享,并將重點群體信息實時推送至街道,支持基層開展精準就業服務。依托全省統一的“一庫一平臺”提供數字化、智能化就業服務,開展招聘求職、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創業輔導等在線服務,推進直播帶崗、遠程面試、實景體驗等新技術在就業服務領域的應用。
二、2023年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申報內容和程序
(一)各地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省級政府負責示范項目的統籌謀劃、統一推進、組織申報,推薦遴選典型地市作為項目主體進行申報,具體項目實施地市負責編制實施方案(見附件)。申報項目實施期限不超過2年。
(二)申報項目實施方案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明確具體思路、方向和路徑,確保實施內容可落地,可以保持長遠可持續發展。要科學可行,與當前就業形勢、現行促進就業創業政策、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其他就業領域項目銜接,找準定位,避免交叉重復。要科學合理測算項目所需資金總規模,明確各級政府投入資金和其他渠道籌集資金的規模。
(三)2023年2月29日17時前,擬推薦項目需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由省級財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聯合行文報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統稱省)可先將正式蓋章版文件的掃描件發送至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郵箱,逾期發送的視為未申報。各省應在發送電子版文件同時報送紙質版文件。申報文件應附實施方案、資金安排、績效目標表,以及必要的佐證材料等(含全部電子文檔,注意控制材料總數,盡量簡明扼要),其中實施方案不得超過30頁(以A4單版面計算)。各省擇優選擇1個地市進行申報,含計劃單列市的省如申報計劃單列市,在此基礎上可再增加1個申報名額。已被評為示范項目的城市不得再次申報。中央財政支持示范項目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公開擇優確定,每個示范項目中央財政補助1億元(其中10%的資金作為績效獎補資金),分兩年撥付。2022、2023年入選示范項目的省,上報2023年推薦項目的申報材料時,要一并報送2022年示范項目實施情況和績效自評情況、2022年示范項目城市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經驗和2023年示范項目執行情況,作為評審2023年示范項目的參考。
(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組織對各省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組織有關方面專家開展競爭性評審。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擇優選擇服務就業人口數量多、工作基礎扎實、思路創新有效、改革積極性高、引領作用強的地市實施示范項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和執行監督,組織開展項目驗收和績效評價,促進提升項目實施水平和實效。對實施效果好、經驗典型、示范性強的項目進行經驗宣傳和推廣。
12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855157003(微信同號)
(臥濤集團:抖音短視頻運營推廣、網站關鍵詞運營推廣、項目申報、工商財稅,股權設計、軟件開發、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專利商標版權軟著、科技成果評價)
武漢分公司地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茅店山西路創星匯科技園A棟468室
一、2023年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支持重點和范圍
按照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要求,中央財政對地方基本公共就業服務按規定給予補助。通過實施示范項目,以點帶面,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推進數字賦能,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快速提升政府公共就業服務能力。
示范項目要圍繞強服務、提技能、穩就業,真抓實干、大膽創新,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一是開展特色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圍繞地方特點和產業需求,加強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培訓,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地方支柱特色產業技能人才培養,加強養老、育兒、家政、護理等民生重點領域技能人才培養,促進相關領域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培訓和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充分利用政府、院校、企業等各類培訓資源開展培訓,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共建共享機制,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能力。二是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兜牢重點群體就業底線。加強零工市場、“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人力資源市場等建設,促進各類市場服務共享、信息互通。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以及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強化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實施個性化援助措施,優先引導實現市場化就業,運用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支持引導市場主體尤其是小微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構建常態化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機制。升級就業創業服務,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制度,落實均等化基本公共就業服務。三是全面提升就業信息化水平,數字賦能公共就業服務。全面應用全省集中的就業信息平臺,對內實現業務統一辦理、對外實現服務統一提供,推進就業業務經辦數據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實時歸集,推動就業數據與社會保險、勞動關系、人才人事數據共享。全面開發利用就業信息資源,基于全市就業信息資源開展形勢監測分析,強化部門數據共享,并將重點群體信息實時推送至街道,支持基層開展精準就業服務。依托全省統一的“一庫一平臺”提供數字化、智能化就業服務,開展招聘求職、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創業輔導等在線服務,推進直播帶崗、遠程面試、實景體驗等新技術在就業服務領域的應用。
二、2023年湖北省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申報內容和程序
(一)各地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省級政府負責示范項目的統籌謀劃、統一推進、組織申報,推薦遴選典型地市作為項目主體進行申報,具體項目實施地市負責編制實施方案(見附件)。申報項目實施期限不超過2年。
(二)申報項目實施方案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明確具體思路、方向和路徑,確保實施內容可落地,可以保持長遠可持續發展。要科學可行,與當前就業形勢、現行促進就業創業政策、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其他就業領域項目銜接,找準定位,避免交叉重復。要科學合理測算項目所需資金總規模,明確各級政府投入資金和其他渠道籌集資金的規模。
(三)2023年2月29日17時前,擬推薦項目需經省級人民政府同意,由省級財政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聯合行文報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統稱省)可先將正式蓋章版文件的掃描件發送至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郵箱,逾期發送的視為未申報。各省應在發送電子版文件同時報送紙質版文件。申報文件應附實施方案、資金安排、績效目標表,以及必要的佐證材料等(含全部電子文檔,注意控制材料總數,盡量簡明扼要),其中實施方案不得超過30頁(以A4單版面計算)。各省擇優選擇1個地市進行申報,含計劃單列市的省如申報計劃單列市,在此基礎上可再增加1個申報名額。已被評為示范項目的城市不得再次申報。中央財政支持示范項目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公開擇優確定,每個示范項目中央財政補助1億元(其中10%的資金作為績效獎補資金),分兩年撥付。2022、2023年入選示范項目的省,上報2023年推薦項目的申報材料時,要一并報送2022年示范項目實施情況和績效自評情況、2022年示范項目城市可推廣可復制的典型經驗和2023年示范項目執行情況,作為評審2023年示范項目的參考。
(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組織對各省申報材料進行形式審查,組織有關方面專家開展競爭性評審。按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原則,擇優選擇服務就業人口數量多、工作基礎扎實、思路創新有效、改革積極性高、引領作用強的地市實施示范項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加強項目實施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和執行監督,組織開展項目驗收和績效評價,促進提升項目實施水平和實效。對實施效果好、經驗典型、示范性強的項目進行經驗宣傳和推廣。